“十三五”期间,乌兰浩特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盟委、行署水稻、玉米产业“双百双千”工程的有关要求,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兴农行动,着力推进优质“两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进行大米加工生产。生产线终端,加工后的大米封装好后被送上传送带,很快就可以被销往各地大商超。五年前,这条日产百吨大米生产线,还只是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峰心中的憧憬。
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峰说:“我们2016年以前,机械化程度没有那么高,再加上知名度没有那么大,大米销量受到了很多阻碍。随着“兴安盟大米”的知名度提高,以前我们是出去去找他们来,现在是他们来找我们。”
五年来,张海峰不断对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模式进行提档升级,两次购进业内先进加工生产线,提升企业加工生产能力,同时凭借“兴安盟大米”品牌优势,打响“草原三河”品牌,也逐步打开了南方市场。2020年,“草原三河”大米年加工产量达3万余吨,连续五年同比增长20%左右;当年订单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中,企业也有了新的前进方向。
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峰说:“我们新厂的占地面积近五万平,包括说我们有大米博物馆、副产品的延伸产业,最主要就是我们这个设备,我们大米生产线的产能照我们老厂提升了一倍。”
“卖得出”更要“卖的好”。“十三五”期间,乌兰浩特市主要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农业基础和水平不断提升,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7万亩,其中:水稻标准化种植面积15万亩,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2.65万亩,绿色水稻认证面积达10.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51.8万亩,重点打造两个玉米生产示范基地和两个鲜食玉米加工厂,玉米订单总计1.7万亩,鲜食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丽说:““十三五”期间乌兰浩特的两米两牛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是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品种的统一,品质的统一,标准的统一等六统一,通过政策的支持,金融的支持,品种的改良以及技术的支持等,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乌兰浩特市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高产创建、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等科技增粮措施为抓手,加大良种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乌兰浩特市还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高科技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生产、储藏、加工、销售、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丽说:““十四五”是我们巩固脱贫攻坚的5年,也是乡村振兴的第一个5年,我们将从品牌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以及融合农业4个大的方面入手,继续推动百里兴安稻海、一带四区产业观光带的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记者:郭思远 金平 李一林 孙莹 陈钢
|